- 详细内容
贯通“1+6+N”点面学习法
开辟理论学习新路径
今年以来,张北县以领导带头学为示范,覆盖机关、企业、社区、农村、校园、网络6大阵地,培育N多理论学习创新形式,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开展“1+6+N”点面学习法的过程中,该县强化理论武装,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目前已开展集中学习8次。同时,该县不断扩大理论学习覆盖面,常态化深入基层,打造“书记讲党课”“送理论下基层”“百姓宣讲”等理论学习创新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讲到百姓心里。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土名家进校园、法律宣传进社区等主题学习活动1600多场次。(郭慧哲)
理论宣讲网格化
补钙加油解难题
为开展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今年以来,张北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优势,创新网络化管理在理论微宣讲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把206个小区的5492名网格员全部纳入理论宣讲工作队伍,着力构建由宣传部门牵头、社区全面覆盖的城区理论宣讲网格化工作体系。
以村为单位,由乡镇宣传委员分头组织培训,成立了300余支宣传员队伍,集中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累计发放学习资料1000余份,督促宣传员结合乡镇村工作实际学深悟透,为宣讲工作打牢基础。
基层网格员在田间地头、农家书屋、文体广场,通过讲故事、编顺口溜等形式,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方式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倾听群众意见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和困难问题,整理汇总上报,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今年以来通过宣讲共收集并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1000余件。(李雅茹)
从拔穷根到扎富根
驻村宣讲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张北县通过培训把驻村干部培养成专业素养过硬的基层宣讲员,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宣讲队。不设会议室,不走大过场,走到坊间、坐在炕头、深入敬老院,走到哪里,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宣讲到哪里。
据了解,全县199支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采用流动课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理论宣讲与助推产业发展相结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边抓政策落实,边用理论赋能乡村振兴。
思想引领打造“主心骨”,张北县驻村工作队以理论宣讲为契机,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涌现出一批贡献突出的驻村工作队典型。省工信厅驻小二台镇德胜村工作队,试种微型薯优质新品种,年产值过千万,打响“御富德胜”品牌;河北港口集团驻公会镇落花营村工作队,引进麒麟瓜特色种植项目,每年为60个脱贫户户均增收5700元。(郭慧哲)
用活宣传小阵地
激发振兴大能量
今年以来,张北县组建了一支支多层次、立体化、特色鲜明的宣讲队伍,他们深入全县18个乡镇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宣讲,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宣讲方式让群众坐得住、好理解、易接受。
宣讲员从群众最关切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他们用生动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和饱满的激情,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和群众一道说变化、聊政策、谈感受。唱红歌、三句半、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除了常规的室内宣讲,宣讲团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深入农户院落、田间地头,走进村社文化长廊、农家书屋,采取“理论+观影”“理论+文艺”等“理论+”的方式,推动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将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带到老百姓的身边,让党的声音传遍张北乡村每一个角落。 (胡佳玉)
“互联网+宣讲”让理论活起来
今年以来,张北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让科学理论占领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宣讲”形式,打通线上线下两个舆论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网络空间开花结果。
宣讲中,该县综合利用“台、网、微、端、屏”等资源,突出微传播和融媒体理念,通过微信号、视频号、抖音号、大喇叭等各种新应用、新工具,形成全方位、多声部、立体化的传播矩阵,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台(电视台)上、纸上、网上、掌上立体鲜活呈现,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就能学到新思想、新知识。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网络宣讲活动78场次,受众近1万人次。(李雅茹)
紧跟时代举旗帜
关注民生微宣讲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今年以来,张北县南山路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扎实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宣讲工作,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
张北县南山路办事处在推动社区工作和服务群众上狠下功夫,把宣讲从单一的阵地式拓展为灵活的流动式,将坐等上门改为送学上门。社区书记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开辟宣讲新阵地,将宣讲从会议室移到群众家门口。聚焦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居民思考、互动、发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进千家万户,搭建起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连接贯通的桥梁,让党的声音响彻基层,让党的关怀温暖基层。(胡佳玉)
流动宣讲激活“末梢神经”
今年以来,张北县45支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用百姓话向群众讲解“家国事”“地方事”“农家事”,把理论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面对面、心贴心地话家常、讲政策,解开百姓心结,让宣讲变得有滋有味、入心入脑。
该县在守牢传统理论宣讲阵地的同时,持续拓展线上线下宣讲渠道。线下,将坐等上门改为送学上门,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通过享受菜单式宣讲满足个性化需求。线上,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学习、带头宣讲,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发挥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等新媒体作用,开展网上微课堂、微讲座等理论宣讲活动,实现网上网下共享、线上线下互动,激活理论宣讲“末梢神经”。截至目前,该县45支宣讲小分队已开展“六进”宣讲活动1500多场,受众达6.8万多人次。(李雅茹)
文明实践“家庭站”
理论宣讲“零距离”
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今年以来,张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家庭站宣讲的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党的好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
志愿者全面深入的宣讲、生动鲜活的解读、耐心细致的解答、气氛热烈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该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设立微信小程序,收集群众意见,建立线上宣讲课堂,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学思想。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倡树文明新风、培育典型带动的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开展“讲故事、学理论”和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讲活动,使其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继承传统美德的主阵地,在全县形成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胡佳玉)
“文艺+宣讲”聚人气入民心
今年以来,张北县依托“百姓舞台”,把宣讲与文化文艺活动相结合,深化拓展特色“宣讲+”形式,拓展理论宣讲阵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在开展“文艺+宣讲”过程中,该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文艺精品创作为抓手,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10项系列文化活动。同时,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实现了理论政策供给和需求的无缝衔接,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此外,该县以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为平台,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放映电影,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进校园、文艺走基层等群众公益性文化活动80场次,使理论宣讲更加“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郭慧哲)
组建青年宣讲团
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近年来,张北县组建青年宣讲团,从青年视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行宣传阐释,推动“青春化”阐释,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据了解,该县经过层层举荐、层层选拔,选聘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理论宣讲工作的青年人组成理论宣讲团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大学生村官、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青年行业模范等青年宣讲员因地制宜,因人选题,贴近青年实际,结合当前形势,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让宣讲工作热在基层,深入人心。
青年宣讲团通过开展“理论报告会+互动交流式”宣讲,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既有实践厚度,又有情感温度。围绕“我的梦·中国梦”“我身边的红色故事”“青年创业我先行”“党的创新理论零距离”等宣讲主题,用故事讲道理,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歌曲、戏剧等融入其中,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发放学习资料、开展文艺活动,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温度。截至目前,该县青年宣讲团共开展宣讲60余次,受众4800多人次。(郭慧哲)